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

苦花魚-無毒養殖


昨天在三立台灣台一個叫草地狀元的節目看到一個有趣的單元,介紹苦花於的養殖,於是我上網調查了一下苦花魚的基本資料:

台灣稀有的特有魚種--高山鯝魚,俗稱「苦花」,全身亮著銀白鱗片,當成群的苦花魚在清澈的溪底自在悠游時,陽光經鱗片反射後成銀光點點,宛如流動的銀河。苦花魚僅見於水溫低於二十度的河川上游,身長大約十五至二十五公分,屬體型大的溪釣魚種,以岩石縫的藻類及小昆蟲為食,性喜激流,一生逆游而上,擇水質潔淨處而生,多藏身於深山溪谷間,釣客稱之為「激流勇者」,愈是急流、衝得愈高。苦花魚性喜低溫,必須是完全無污染的水域才能生長的好,要以人工養殖非常困難,市面上零售價是一兩八十元,經濟價值很高。
近年因水源污染、土石流、非法電魚、毒魚、炸魚及網魚等被過度捕捉以及棲息地遭到破壞等因素,使得苦花魚逐漸消失殆盡。

小時候曾在溪裡釣過這種魚,是一種迷人的魚~

那一集介紹一對兄弟,在花蓮以無毒養殖方式成功培育出苦花,要養殖苦花的條件很不容易,第一是水質要十分乾淨,如果在溪裡看的到苦花的蹤影,也就代表此地的水質是十分純淨沒有污染的;第二,苦花魚的成長十分緩慢,幼苗長到成魚,約得花費一年半時間,而香魚卻只要四個月長成成魚;第三,苦花魚有逆流而上的特性,需要適當的環境讓牠充分運動。

兩兄弟於是從山裡引進純淨的水源,建造環形生態池漁塭裡利用人工的方式製造激流,讓苦花魚以為置身一條無盡的溪流裡,此生態池環繞半個魚場,其實生態池原是針對苦花魚的特性而設計,魚生病了可以順著溪流游到池子裡找醫治的植物,中間還有三個瀑布,生病的魚順流而下,病好了,可以依序跳上一米半的瀑布,休養夠了再層層往上跳。生態池裡有輪葉莎草、粉綠虎尾草等二十幾種水生植物,還有毛蟹、鯰魚、和尚魚等水生動物,溪流清澈見底,漂浮的蝦藻下躲著小蝦小蟹。風吹飛了種子,落地後,隨意一長就是一叢叢美麗的花朵。在節目播到這個生態池時,我的覺得好想跳下去玩水,這比我看過的溪流都還漂亮,好像紐西蘭之類的國家才會有的小溪(希望現場的跟電視的一樣漂亮)。

在養殖初期歷經了許多困難,當快要可以收成時,桃芝颱風、納莉颱風、其馬颱風一個又一個的無情打擊,造成數百萬的損失及精神上的挫折。在颱風過後,又引起小偷的覬覦,偷走好不容易長大的成魚,但是兩兄弟有著苦花逆流兒上的精神,越挫越勇,終於成功養殖了苦花魚,以完全天然無毒的方式建立一個觀光漁場,讓喜愛苦花的人可以在那盡情的觀賞、垂釣與享用美食,他們期盼能夠提升魚苗孵化養殖技術,待嘉農溪生態穩定後,野放苦花魚,讓台灣的溪流裡能重現宛如銀鏈的苦花群芳蹤。

花蓮真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,台灣最後一塊淨土,安排往花蓮旅遊的朋友們不妨考慮一下這個景點,除了欣賞並享用苦花魚之外,也給這對辛苦的兄弟一些支持。

沒有留言: